深入了解 Python subprocess 模組用法與實用範例

本篇 ShengYu 介紹 Python subprocess 模組用法與範例,在開發 Python 程式時,您是否曾經遇到需要執行外部指令或腳本的情況?無論是執行系統指令、呼叫其他應用程式,還是與外部行程進行通訊,Python 的 subprocess 模組都能滿足您的需求。本文將詳細介紹 subprocess 模組的用途,並透過一些實用範例來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個強大的工具。

為什麼選擇 subprocess 模組?

subprocess 模組的主要用途在於產生新的行程、連接到它們的輸入/輸出/錯誤管道,並取得它們的回傳狀態。這在自動化任務、腳本化系統管理以及構建複雜的應用程式時非常有用。

  1. 執行外部指令:您可以直接從 Python 程式中執行系統指令或其他腳本。
  2. 管道通訊:透過標準輸入、輸出和錯誤流與外部指令進行通訊。
  3. 捕獲指令結果:將外部指令的輸出捕獲到 Python 程式中,以便進一步處理。
  4. 處理回傳碼:檢查外部指令的回傳碼,以判斷其成功與否,並進行相應的錯誤處理。

接下來,我們將透過幾個實際範例來介紹 subprocess 模組的基本用法。

1. 執行簡單指令

以下程式碼展示了如何使用 subprocess.run 執行一個簡單的系統指令:

1
2
3
4
import subprocess

result = subprocess.run(['ls', '-l'], capture_output=True, text=True)
print(result.stdout)

在這段程式碼中,我們執行了 ls -l 指令來列出當前目錄中的檔案。capture_output=True 表示捕獲指令的標準輸出,而 text=True 則將輸出作為文字處理。

2. 執行指令並捕獲輸出

下面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執行一個指令並捕獲其輸出:

1
2
3
4
import subprocess

result = subprocess.run(['echo', 'Hello, World!'], capture_output=True, text=True)
print(result.stdout)

這段程式碼執行了 echo Hello, World! 指令,並將其輸出捕獲到變數 result.stdout 中,然後印出來。

3. 執行指令並處理錯誤

當執行指令可能失敗時,您可以使用 try-except 語句來捕獲並處理錯誤:

1
2
3
4
5
6
import subprocess

try:
result = subprocess.run(['ls', 'non_existing_file'], check=True, capture_output=True, text=True)
except subprocess.CalledProcessError as e:
print(f'Error: {e.stderr}')

在這段程式碼中,我們嘗試列出一個不存在的檔案。如果指令失敗,subprocess.CalledProcessError 會被拋出,我們可以捕獲並印出錯誤資訊。

4. 使用 Popen 進行更複雜的通訊

如果需要更靈活的通訊方式,您可以使用 subprocess.Popen

1
2
3
4
5
import subprocess

process = subprocess.Popen(['cat'], stdin=subprocess.PIP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text=True)
stdout, stderr = process.communicate(input='Hello from Popen\n')
print(stdout)

這段程式碼使用 Popen 建立了一個行程,並透過管道將輸入發送給它,然後捕獲並印出其輸出。這種方式適用於需要與外部指令進行雙向通訊的情況。

小結

Python 的 subprocess 模組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能夠讓您在 Python 程式中輕鬆地執行和控制外部指令和行程。無論是簡單的指令執行還是複雜的行程通訊,subprocess 模組都能提供靈活的解決方案。透過理解和使用這些功能,您可以大幅提升 Python 應用程式的自動化和集成能力。

以上就是 Python subprocess 模組用法與實用範例的介紹,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寫得不錯、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 Facebook 按讚支持一下!

其它相關文章推薦
Python 新手入門教學懶人包

Linux lsof 指令用法範例

本篇 ShengYu 介紹 Linux lsof 指令用法,lsof 是一個用於列出系統中打開的檔案的 Linux 指令,它可以顯示正在使用的檔案、檔案描述符、行程等資訊。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它的基本用法以及其他常見和進階的用法。

基本用法

lsof 指令的基本用法如下:

1
lsof [options]

其中,options 是一些可選的參數。

要查看系統中當前打開的所有檔案,只需在終端中輸入以下指令:

1
lsof

這將列出系統中所有打開的檔案、行程和檔案描述符的資訊。

lsof 常用選項

當你在 Linux 系統中執行 lsof 指令時,你可以使用一些選項來調整它的行為。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選項及其說明:
-i:顯示與網路連接相關的資訊,包括 TCP、UDP 和 UNIX 域套接字。
-p PID:僅顯示指定行程 ID(PID)打開的檔案清單。
-u USER:僅顯示指定使用者名稱打開的檔案清單。
-c COMMAND:僅顯示指定指令名稱打開的檔案清單。
-t:顯示打開的檔案所屬的檔案描述符(FD)。
-i4:僅顯示 IPv4 地址相關的網路連接。
-i6:僅顯示 IPv6 地址相關的網路連接。
-n:在顯示網路地址時,禁用對 IP 地址和主機名的反解析。

這些選項可以根據你的需求來過濾和查看系統中的打開檔案和網路連接。

其他常見用法

lsof 指令顯示指定使用者打開的檔案,用法如下,

1
lsof -u username

這將僅顯示指定使用者打開的檔案。將 username 替換為要查詢的使用者名。

lsof 指令顯示指定行程打開的檔案,用法如下,

1
lsof -p PID

這將僅顯示指定行程 ID(PID)打開的檔案。將 PID 替換為要查詢的行程 ID。

進階用法

lsof 指令查找指定檔案正在被哪個行程使用,用法如下,

1
lsof /path/to/file

這將列出正在使用指定檔案的行程資訊。

lsof 指令查找被刪除但仍在使用的檔案,用法如下,

1
lsof +L1

這將列出已被刪除但仍在使用的檔案,+L1 表示僅顯示被刪除但仍有一個或多個行程打開的檔案。

lsof 指令顯示指定連接埠正在使用的程式,用法如下,

1
lsof -i :port

這將列出指定連接埠上正在進行通訊的程式,將 port 替換為要查詢的連接埠號。

總結

lsof 指令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用於查詢系統中打開的檔案、行程和檔案描述符的資訊。透過了解其基本用法、其他常見用法和進階用法,使用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系統的執行狀況,並快速找到正在使用的檔案和相關行程。無論是用於查找檔案佔用情況、除錯程式問題還是進行系統監控,lsof 都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指令。

以上就是 Linux lsof 指令用法範例的介紹,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寫得不錯、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 Facebook 按讚支持一下!

其它相關文章推薦
Linux 常用指令教學懶人包
Linux wget 下載檔案用法與範例
Linux sed 字串取代用法與範例
Linux find 尋找檔案/尋找資料夾用法與範例
Linux grep/ack/ag 搜尋字串用法與範例
Linux tee 同時螢幕標準輸出和輸出到檔案用法與範例
Linux xargs 參數列表轉換用法與範例
Linux tail 持續監看檔案輸出用法與範例
Linux du 查詢硬碟剩餘空間/資料夾容量用法與範例

C++ std::bitset 用法與範例

本篇 ShengYu 介紹 C++ std::bitset 用法與範例,在 C++ 程式設計中,處理位元操作是一項相當常見的任務,而標準程式庫中的 std::bitset 提供了一個非常方便的解決方案。本文將深入探討 std::bitset 的使用方法、優點以及一些實際應用案例,讓你可以輕鬆地處理位元操作。

什麼是 std::bitset?

std::bitset 是 C++ 標準程式庫中的一個類別,它用來表示固定大小的位元序列。它的大小在編譯時就已經確定,因此提供了高效率的位元儲存和操作。你可以將 std::bitset 想像成一個具有固定大小的開關陣列,每個開關都可以是開或者是關。

std::bitset 基本用法

讓我們先介紹一下 std::bitset 的基本用法。以下是一個簡單的範例程式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bitset>

int main()
{
std::bitset<4> b;
std::cout << b << '\n'; // 輸出:0000
std::cout << b.set() << '\n'; // 輸出:1111
std::cout << b.reset() << '\n'; // 輸出:0000

b.set(0);
b.set(1);
std::cout << b << '\n'; // 輸出:0011

b.set(1, 0);
std::cout << b << '\n'; // 輸出:0001
}

首先,我們建立了一個 std::bitset 物件 b,大小為 4,並將其所有位元初始化為 0。我們使用 set() 方法將所有位元都設定為 1,並將結果輸出。接著,我們使用 reset() 方法將所有位元都重新設定為 0,並將結果輸出。然後,我們使用 set() 方法分別設定第 0 和第 1 個位元,將結果輸出。最後,我們使用帶有兩個參數的 set() 方法,將第 1 個位元設定為 0,將結果輸出。

以上範例展示了 std::bitset 的基本操作,但這只是冰山一角。讓我們看看如何將這些基本操作應用到實際情況中。

std::bitset 範例:位元狀態表示

你可以使用 std::bitset 來表示某個系統的狀態,比如一個交通訊號的狀態。

1
2
3
std::bitset<3> trafficSignal;
trafficSignal.set(0); // 設定第一個位元表示紅燈
trafficSignal.reset(1); // 重設第二個位元表示綠燈

std::bitset 範例:控制開關

你可以使用 std::bitset 來表示遊戲中的各種開關,比如角色是否擁有某個技能。

1
2
std::bitset<5> playerAbilities;
playerAbilities.set(2); // 設定第三個位元表示角色擁有某個技能

std::bitset 範例:位元過濾

在某些應用中,你可能需要對某些位元進行過濾。讓我們現在來看看這個範例,展示了 std::bitset 在位元過濾方面的強大功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bitset>

int main() {
std::bitset<8> data(0b10101010);
std::bitset<8> mask(0b11001100);

std::bitset<8> filteredData = data & mask; // 使用位元 AND 運算進行過濾

std::cout << "Original Data: " << data << std::endl;
std::cout << "Mask: " << mask << std::endl;
std::cout << "Filtered Data: " << filteredData << std::endl;

return 0;
}

在這個範例中,我們建立了一個原始的資料 data 和一個遮罩 mask,然後使用位元 AND 運算將它們進行過濾,得到過濾後的資料 filteredData。這個過程可以用來選擇性地保留或丟棄原始資料中的位元,從而達到過濾的效果。輸出結果如下,

1
2
3
Original Data:   10101010
Mask: 11001100
Filtered Data: 10001000

這個範例展示了 std::bitset 在處理位元過濾時的簡潔性和高效率,使得你可以輕鬆地實現各種位元操作,並且適用於各種實際情況。

std::bitset 的優點

std::bitset 在處理位元操作時有很多優點,這些優點使其成為許多場景下的理想選擇:

  1. 高效率std::bitset 在編譯時已確定大小,因此允許進行高效的位元儲存和操作。它通常比使用 bool 陣列或其他位元操作的手動實現更有效率。

  2. 簡潔易於使用:與手動進行位元操作相比,使用 std::bitset 更簡單、更直觀。std::bitset 提供了許多內建的位元操作方法,如 set()reset()flip() 等,使得程式碼更加簡潔且易於閱讀。這可以大大簡化對位元的操作,同時減少了錯誤的可能性。

  3. 安全性:由於 std::bitset 具有固定大小,因此它可以防止常見的緩衝區溢出和記憶體錯誤。這使得在程式碼中使用 std::bitset 更加安全,減少了不必要的錯誤和漏洞。

  4. 內建位元運算支援std::bitset 提供了許多內建的位元運算方法,如 AND、OR、XOR 等,這使得位元操作更加方便。你可以直接使用這些方法來進行位元操作,而無需自行實現複雜的邏輯。

總結

在本文中,我們探索了 C++ 標準程式庫中的 std::bitset,並介紹了它的基本用法、優點以及一些實際應用案例。透過使用 std::bitset,你可以更輕鬆地處理位元操作,並且使你的程式碼更加簡潔、高效。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 std::bitset

以上就是 C++ std::bitset 用法與範例介紹,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寫得不錯、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 Facebook 按讚支持一下!

其它相關文章推薦
C/C++ 新手入門教學懶人包
std::string 用法與範例
std::vector 用法與範例
std::sort 用法與範例
std::map 用法與範例
std::set 用法與範例

SQL 與 NoSQL 資料庫的差異:深入了解及選擇指南

本篇 ShengYu 聊聊 SQL 與 NoSQL 資料庫的差異,在現今的數位時代,選擇適合的資料庫對於應用程式的成功至關重要。SQL 和 NoSQL 資料庫是兩種主要的選擇,各有其獨特的特點和適用場景。本文將深入探討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幫助您做出明智的選擇。

什麼是 SQL 資料庫?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資料庫,也稱為關聯式資料庫,使用結構化表格來儲存資料。每個表格由行和列組成,並且有嚴格的模式(schema)。常見的 SQL 資料庫包括 MySQL、PostgreSQL 和 Oracle。

主要特點

  • 結構化資料模型:資料以表格形式組織,具有固定的模式。
  • 強大的查詢功能:使用 SQL 來定義和操作資料。
  • 垂直擴展:透過增加硬體資源(如更強大的 CPU 和記憶體)來提升性能。
  • ACID 特性:確保資料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適合需要複雜查詢和事務支持的應用。

什麼是 NoSQL 資料庫?

NoSQL(Not Only SQL)資料庫不使用傳統的表格結構,而是提供多種資料模型,包括檔案型、圖形型、鍵值型和列族型。常見的 NoSQL 資料庫有 MongoDB、Cassandra、Redis 和 CouchDB。

主要特點

  • 靈活的資料模型:支持不同的資料結構,不需要嚴格的模式。
  • 高擴展性:設計為水平擴展,透過增加更多的節點來處理大量資料和高負載。
  • 多樣的查詢語言和 API:根據資料庫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 CAP 理論: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之間做出權衡,通常更強調高可用性和分區容錯性。

SQL 與 NoSQL 的比較

  1. 資料模型

    • SQL:使用結構化的表格,有嚴格的模式。
    • NoSQL:多種資料模型(檔案型、圖形型、鍵值型、列族型),靈活的模式。
  2. 擴展性

    • SQL:垂直擴展,透過增加硬體資源提升性能。
    • NoSQL:水平擴展,透過增加節點來應對大資料和高負載。
  3. 查詢語言

    • SQL:使用 SQL 語言,提供強大的查詢功能。
    • NoSQL:各自的查詢語言或 API,根據資料庫類型不同。
  4. 使用情境

    • SQL:適合需要複雜查詢和事務支持的應用,如金融系統、電子商務網站。
    • NoSQL:適合高性能、靈活結構和水平擴展的應用,如社交媒體、即時分析、大資料處理。
  5. 一致性與可用性

    • SQL:遵循 ACID 特性,確保資料一致性。
    • NoSQL:根據 CAP 理論,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之間做出權衡。

如何選擇適合的資料庫?

選擇 SQL 還是 NoSQL 資料庫取決於您的具體需求。如果應用需要複雜的查詢和事務支持,SQL 資料庫是更好的選擇。如果應用需要處理大量資料,並且需要高性能和靈活的資料結構,NoSQL 資料庫可能更適合。

結論

了解 SQL 和 NoSQL 資料庫的差異對於選擇合適的資料庫至關重要。根據您的應用需求,選擇適當的資料庫將幫助您提升性能、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以上就是 SQL 與 NoSQL 資料庫的差異介紹,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寫得不錯、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 Facebook 按讚支持一下!

在ChatGPT時代,Google搜尋引擎仍然不可或缺的原因

本篇 ShengYu 來聊聊在ChatGPT時代,Google搜尋引擎仍然不可或缺的原因,隨著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像ChatGPT這樣的對話式AI工具已經變得越來越普及。許多人開始好奇,在擁有如此強大且方便的AI助手後,傳統的Google搜尋引擎是否仍然必不可少。本文將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分析ChatGPT和Google搜尋引擎各自的優勢、用途,以及它們如何互補,以幫助使用者更有效地獲取所需資訊。

1. 資料來源和即時性

首先,最明顯的區別在於資料來源和即時性。Google搜尋引擎是依賴於網絡上的最新資料來提供搜索結果的。每當一個新事件發生,新聞網站、博客和社交媒體上都會迅速出現相關報導,Google可以立即抓取這些信息並顯示給用戶。因此,對於需要即時資訊的人來說,Google是無可替代的。例如,當你想知道某個體育比賽的最新比分或某地發生的緊急事件的詳細情況時,Google能夠最快速地提供最新的信息。

相比之下,ChatGPT雖然能夠提供大量有用的資訊,但其知識範圍僅限於訓練數據截止的時間點(例如,至2023年)。這意味著ChatGPT無法提供最新的事件報導或即時更新的資訊。如果你問它一個發生在2024年的事件,它可能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因此,對於涉及到即時性或最新資料的需求,Google搜尋引擎仍然是首選,至少現階段短期還是這樣。

2. 搜尋範圍和精確度

Google搜尋引擎的另一大優勢在於其廣泛的搜尋範圍和精確度。Google的搜索算法能夠從數以億計的網頁中挑選出與你的查詢最相關的結果。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答案,還包括各種各樣的資源,如新聞文章、學術論文、論壇討論和專業網站。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瀏覽和比較不同的來源,進行深入研究。

例如,假如你在研究某個專業技術問題,Google可以幫助你找到相關的研究論文、技術博客和專業論壇,讓你從多個角度了解這個問題。而ChatGPT雖然能夠提供綜合的答案,但其回答通常是基於已有的知識,無法直接提供具體來源或進行詳細比較。因此,當你需要查找具體的文件、深入研究某個領域或進行資料核實時,Google搜尋引擎會更為合適。

3. 使用體驗

在使用體驗方面,ChatGPT和Google搜尋引擎各有千秋。Google搜尋引擎提供多種工具和功能,如圖片搜尋、地圖、視頻等,滿足多樣化的搜尋需求。例如,當你需要找一張特定圖片、查看某地的地圖位置或觀看某個視頻時,Google的相關工具能夠快速滿足這些需求。

相比之下,ChatGPT以對話形式提供答案,更加人性化和互動性。它能夠理解並回應自然語言,適合進行對話式查詢和回答。例如,如果你有一個複雜的問題,ChatGPT可以逐步引導你了解答案,並根據你的回應進一步調整答案,這在很多情況下比簡單的搜索結果更有用。

舉例來說,當你在學習一個新概念時,ChatGPT可以根據你的理解程度提供不同層次的解釋,並回答你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任何疑問。這種交互式的學習體驗是傳統搜索引擎所無法提供的。因此,在涉及到自然語言互動和個性化教學時,ChatGPT更具優勢。

4. 專業性和細節

對於需要高專業性和細節的需求,Google搜尋引擎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許多專業領域的資料和研究論文僅能通過特定的數據庫或專業網站獲取,Google能夠幫助使用者定位這些資源。例如,醫學、法律、工程等領域的專業資料,通常需要通過學術搜尋引擎(如Google Scholar)或專業期刊網站來獲取。

而ChatGPT在處理一般性問題和提供概述方面非常優秀,但在某些高度專業化的領域,可能無法提供足夠深入的資料。例如,當你需要查找某個法律條款的詳細解釋或某項醫學研究的具體數據時,Google搜尋引擎能夠幫助你找到相關的法律文獻或醫學期刊,提供精確和詳盡的資訊。

5. 整合使用的優勢

綜合來看,ChatGPT和Google搜尋引擎並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互補使用。根據具體需求,使用者可以選擇最合適的工具,甚至可以同時使用兩者來獲取更全面和精確的資訊。

例如,在進行某個研究項目時,你可以先使用Google搜尋引擎查找相關的文獻和資料,然後再使用ChatGPT對這些資料進行綜合和總結,或者向ChatGPT詢問一些具體的概念解釋和知識背景。這樣一來,你既能獲得最新的資料,又能通過對話形式加深對資料的理解。

另一個例子是,當你需要即時了解某個事件的最新進展時,可以首先使用Google搜尋引擎查找新聞報導,然後使用ChatGPT進一步探討事件的背景、影響和相關知識。這種整合使用的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提供更豐富和有深度的資訊。

結語

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ChatGPT作為一種強大的對話式AI工具,為我們提供了便利和高效的資訊獲取方式。然而,Google搜尋引擎作為傳統且功能強大的搜索工具,依然在許多方面不可或缺。兩者各有優勢,適合不同的使用場景和需求。

無論是尋求即時資訊、進行深入研究,還是需要互動性教學和概念解釋,使用者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工具。更重要的是,通過整合使用ChatGPT和Google搜尋引擎,我們可以更全面地獲取資訊,提升工作和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ChatGPT和Google搜尋引擎各自擁有獨特的優勢和用途,它們之間並非替代關係,而是互補共存。在未來的數字化世界中,這兩種工具將繼續為我們提供強大的支持和幫助,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資訊需求和挑戰。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寫得不錯、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 Facebook 按讚支持一下!

其它相關文章推薦
善用ChatGPT:程式人員提升效率和技能的必備工具
ChatGPT 的 2 個替代工具:Google Gemini與Microsoft Copilot

如何消除C/C++未使用變數的編譯錯誤訊息

本篇 ShengYu 介紹 如何消除C/C++未使用變數的編譯錯誤訊息,在開發C/C++程式時,我們常會遇到未使用變數所產生的編譯警告或錯誤訊息。這些訊息雖然對程式的執行沒有直接影響,但會使編譯過程不夠乾淨,甚至可能掩蓋其他潛在的問題。本文將介紹幾種有效的方法來消除這些警告或錯誤訊息,讓你的程式碼更加整潔。

1. 移除未使用的變數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從程式碼中移除不需要的變數。如果確實不需要該變數,將其刪除即可。

1
2
int unused_var;
// 將 unused_var 移除

2. 使用 (void) 來表示變數未使用

在變數前加上 (void),表示你有意識到該變數未使用,從而避免編譯器警告。

1
2
int unused_var;
(void)unused_var;

或者,你也可以定義一個巨集來標記未使用的變數,使程式碼更具可讀性和一致性。

1
2
3
// 使用巨集
#define UNUSED(x) (void)(x)
UNUSED(unused_var);

3. 使用 __attribute__((unused)) (GCC特定)

在變數宣告前加上 __attribute__((unused)),告訴編譯器該變數未使用。

1
int unused_var __attribute__((unused));

4. 使用 #pragma 指示 (GCC特定)

使用 #pragma 指示來忽略特定的警告。在程式碼的適當位置新增以下指示:

1
2
3
#pragma GCC diagnostic ignored "-Wunused-variable"
int unused_var;
#pragma GCC diagnostic warning "-Wunused-variable"

這樣可以有選擇性地忽略特定區塊的警告。

5. 使用 -Wno-unused-variable 編譯選項

編譯時新增 -Wno-unused-variable 選項來忽略未使用變數的警告。

1
gcc -Wno-unused-variable -o myprogram myprogram.c

6. 使用條件編譯

使用條件編譯根據需要定義變數。例如在除錯模式下才使用某些變數:

1
2
3
#ifdef DEBUG
int debug_var;
#endif

總結

未使用變數的警告雖然不會影響程式執行,但會讓編譯過程不夠乾淨。以上介紹的幾種方法能幫助你有效地消除這些警告,讓程式碼更加整潔和專業。

以上就是 如何消除C/C++未使用變數的編譯錯誤訊息介紹,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寫得不錯、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 Facebook 按讚支持一下!

其它相關文章推薦
如果你想學習 C++ 相關技術,可以參考看看下面的文章,
C/C++ 新手入門教學懶人包
C/C++ strcpy 用法與範例
C/C++ strcmp 用法與範例
C/C++ strcat 用法與範例
C/C++ strstr 用法與範例
C/C++ strtok 用法與範例

draw.io 線上畫圖表、流程圖工具

本篇 ShengYu 介紹 draw.io 這套工具,在現代日常工作的信件、簡報中常常用到圖表和流程圖,這些圖是溝通和表達想法的重要橋樑。本篇就是要來介紹一款名為 draw.io 的線上工具。draw.io 它不僅提供了強大的圖表製作功能,還讓使用者輕鬆地建立各種類型的圖形和圖表。只要連上網路不用安裝任何軟體即可馬上製作流程圖是我覺得的一個巨大優勢,還能夠支援存檔與讀檔,以及匯出成常見png 、jpeg或bmp格式,本篇都會一一來作介紹,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款 draw.io。

特點和功能

draw.io 的簡潔而直觀的使用者界面讓使用者能夠輕鬆上手,即使是沒有設計經驗的人也能夠快速建立專業水準的圖表。它提供了豐富的圖形和圖表類型,包括流程圖、組織圖、UML 圖、網路圖等,滿足了不同場景下的需求。此外,draw.io 還支持將圖表匯出為多種格式,方便使用者在不同平台上分享和使用。

使用方法

使用 draw.io 建立新的圖表非常簡單,只需選擇所需的圖表類型,然後拖動和放置圖形即可。使用者可以輕鬆編輯和自定義每個圖形的外觀和屬性,使其符合自己的需求。匯入和匯出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將圖表嵌入到其他檔案中或與他人共享。

應用範圍

Draw.io 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不僅適用於商業和教育領域,也適用於個人用途。在商業領域,它可以用於製作企業組織結構圖、流程圖、市場分析圖等;在教育領域,它可以用於製作教學資料、課程規劃等;在個人用途方面,它可以用於製作個人計劃、生活日程等。

Draw.io與其他類似工具的比較

儘管市面上有許多類似的圖表製作工具,但 draw.io 仍然脫穎而出。它不僅功能強大,而且免費且開放源碼,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靈活性。

draw.io 跟一些付費工具相比,例如:Microsoft Visio,draw.io 免費使用免安裝任何軟體馬上即可使用是一個極大優勢,以及能夠存檔進度與讀取,匯出成圖片常見功能都有支援,實在是超級方便好用。

總結

綜上所述,draw.io 是一款功能強大、易於使用的圖表製作工具,為使用者提供了無限的創作可能性。無論是在工作、學習還是生活中,它都能夠幫助使用者將複雜的想法清晰地表達出來。期待它在未來的發展中繼續帶給我們更多驚喜和便利!

以上就是 draw.io 線上畫圖表、流程圖工具介紹,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寫得不錯、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 Facebook 按讚支持一下!

其它相關文章推薦
GIMP 圖片裁切
GIMP 去背/去除背景

macOS 版本升級的方法

本篇 ShengYu 紀錄 macOS 版本升級的方法,最近要將我的 mbpr15 從 10.13.6 升級到 macOS 11 時遇到線上無法更新,出現『無法聯絡復原伺服器』的錯誤訊息,以下紀錄解決方法,

最後只好從從另一台 mbp13 新的 macOS 下載 macOS 在弄到 USB 裏,讓我的 mbpr15 去安裝,
參考為 macOS 製作可開機安裝磁碟

官方教學已經寫的夠詳細了,直接切入重點,

  1. 從 Apple 下載完整的 macOS 安裝磁碟
    再把它製作可開機安裝磁碟,

以我的範例為例,我的 USB 隨身碟名稱就剛好叫 “USB”,所以以下為製作的指令與過程,

1
2
3
4
5
6
7
8
9
sudo /Applications/Install\ macOS\ Big\ Sur.app/Contents/Resources/createinstallmedia --volume /Volumes/USB
Password:
Ready to start.
To continue we need to erase the volume at /Volumes/USB.
If you wish to continue type (Y) then press return: Y
Erasing disk: 0%... 10%... 20%... 30%... 100%
Copying to disk: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Making disk bootable...
Install media now available at "/Volumes/Install macOS Big Sur"

以上就是 macOS 版本升級的方法介紹,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寫得不錯、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 Facebook 按讚支持一下!

其它相關文章推薦
macOS 查詢 Xcode 版本的 3 種方法
macOS 安裝 zsh-completions 自動完成指令
mac 雙螢幕延伸模式的 dock 切換方法
macOS Screen Sharing 用指令開啟螢幕分享
macOS 安裝舊版的 Xcode 版本

Linux iostat 指令用法範例

本篇 ShengYu 介紹 Linux iostat 指令用法,iostat 是一個用於顯示系統的磁碟 I/O 統計資訊的 Linux 指令。它可以提供關於磁碟讀寫、平均回應時間、磁碟使用率等方面的資訊。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它的基本用法以及其他常見和進階的用法。

基本用法

iostat 指令的基本用法如下:

1
iostat [options] [interval [count]]

其中,options 是一些可選的參數,interval 是兩次回報之間的延遲時間(以秒為單位),count 是回報的次數。

Ubuntu 要用 apt 安裝的話請輸入 sudo apt install sysstat 指令。

要查看磁碟的使用情況,只需在終端中輸入以下指令:

1
iostat

這將顯示所有磁碟的平均 I/O 情況和 CPU 使用率。

其他常見用法

iostat 指令指定延遲時間和回報次數,用法如下,

1
iostat 5 3

這將每隔五秒回報一次磁碟的使用情況,共回報三次。

iostat 指令顯示指定的磁碟資訊,用法如下,

1
iostat -d /dev/sda

這將僅顯示名為 /dev/sda 的磁碟的使用情況。

iostat 常用選項

當你在 Linux 系統中執行 iostat 指令時,你可以使用一些選項來調整它的行為。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選項及其說明:
-c:顯示 CPU 使用情況的統計資訊,包括每個 CPU 核心的使用率、context switch次數和中斷次數。
-d:顯示磁碟 I/O 使用情況的統計資訊,包括每個磁碟的讀寫速率、平均等待時間和 I/O 佇列長度。
-h:以人類可讀的格式顯示結果,這樣可以更容易理解資料。
-k:以 KB/s 為單位顯示磁碟 I/O 資料,而不是預設的 blocks per second。
-m:以 MB/s 為單位顯示磁碟 I/O 資料。
-N:顯示網路 I/O 使用情況的統計資訊,包括每個網路接口的接收和發送速率。
-t:顯示時間戳記,以便在多次執行 iostat 時追蹤資料變化。

這些選項可以幫助你根據需要查看系統的 CPU、磁碟和網路使用情況的統計資訊。

進階用法

iostat 指令監視磁碟讀寫情況,用法如下,

1
watch -n 1 iostat -x

這將每秒更新一次磁碟的詳細 I/O 情況,包括讀寫速度、等待時間等。

iostat 指令監視指定磁碟的 I/O 活動,用法如下,

1
iostat -x -d /dev/sdb

這將持續顯示名為 /dev/sdb 的磁碟的詳細 I/O 情況。

iostat 指令顯示 CPU 和磁碟的詳細資訊,用法如下,

1
iostat -x -c

這將顯示 CPU 和磁碟的詳細資訊,包括每個 CPU 核心的使用率和磁碟的 I/O 活動。

總結

iostat 指令是一個強大的工具,用於監視和分析系統的磁碟 I/O 情況。透過了解其基本用法、其他常見用法和進階用法,使用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系統的磁碟使用情況,並進行性能優化和故障排除。無論是用於監視系統狀態、測試磁碟性能還是除錯磁碟問題,iostat 都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

以上就是 Linux iostat 指令用法範例的介紹,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寫得不錯、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 Facebook 按讚支持一下!

其它相關文章推薦
Linux 常用指令教學懶人包
Linux wget 下載檔案用法與範例
Linux sed 字串取代用法與範例
Linux find 尋找檔案/尋找資料夾用法與範例
Linux grep/ack/ag 搜尋字串用法與範例
Linux tee 同時螢幕標準輸出和輸出到檔案用法與範例
Linux xargs 參數清單轉換用法與範例
Linux tail 持續監看檔案輸出用法與範例
Linux du 查詢硬碟剩餘空間/資料夾容量用法與範例

C++ std::swap 用法與範例

本篇 ShengYu 介紹 C++ std::swap 用法與範例,在 C++ 中,當我們需要交換兩個變數的值時,我們通常會使用一個名為swap的函式。這個函式可以幫助我們快速且簡單地交換變數的值,而不需要額外的程式碼。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C++標準庫中的std::swap函式,以及如何自製一個自己的swap函式。

使用 std::swap 函式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如何使用C++標準庫中提供的std::swap函式來交換兩個變數的值。這個函式非常方便,因為它已經被優化並且被廣泛使用。

要使用 std::swap 的話,需要引入的標頭檔: <algorith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int main() {
int a = 5;
int b = 10;

std::cout << "Before swapping: a = " << a << ", b = " << b << std::endl;

std::swap(a, b);

std::cout << "After swapping: a = " << a << ", b = " << b << std::endl;

return 0;
}

在上面的程式碼中,我們首先定義了兩個整數變數ab,並且初始化它們的值。然後,我們使用std::swap函式來交換它們的值,最後輸出交換後的結果。

1
2
Before swapping: a = 5, b = 10
After swapping: a = 10, b = 5

這種方法非常簡單且高效,因為std::swap函式已經被優化並且具有良好的性能。

自製swap函式:使用參考進行交換

除了使用標準庫提供的函式外,我們還可以自製一個自己的swap函式。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變數交換的原理,並且可以根據需要進行修改和擴充。請看以下範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include <iostream>

void referenceSwap(int& x, int& y) {
int temp = x;
x = y;
y = temp;
}

int main() {
int a = 5;
int b = 10;

std::cout << "Before swapping: a = " << a << ", b = " << b << std::endl;

referenceSwap(a, b);

std::cout << "After swapping: a = " << a << ", b = " << b << std::endl;

return 0;
}

在這個自製的swap函式中,我們使用了參考(reference)參數,這樣可以直接修改變數的值而不需要回傳值。這種方法與使用標準庫提供的方法相比,更加靈活且容易理解。

自製swap函式:使用指標進行交換

除了使用參考(reference)外,我們還可以使用指標(pointer)來交換兩個變數的值。這種方法與使用參考類似,但是需要傳遞指向變數的指標。請看以下範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include <iostream>

void pointerSwap(int* x, int* y) {
int temp = *x;
*x = *y;
*y = temp;
}

int main() {
int a = 5;
int b = 10;

std::cout << "Before swapping: a = " << a << ", b = " << b << std::endl;

pointerSwap(&a, &b);

std::cout << "After swapping: a = " << a << ", b = " << b << std::endl;

return 0;
}

在這個方法中,我們透過將變數的地址傳遞給pointerSwap函式,然後在函式內部使用指標操作來交換兩個變數的值。這種方法與使用參考的方法非常相似,但是指標允許我們明確地操作變數的記憶體地址。

總結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學習了如何使用C++中的std::swap函式來交換兩個變數的值,以及如何自製一個自己的參考跟指標swap函式來進行變數交換。無論是使用標準庫提供的函式還是自製的函式,都可以方便地實現變數交換的功能。

以上就是 C++ std::swap 用法與範例介紹,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寫得不錯、對你有幫助的話記得 Facebook 按讚支持一下!

其它相關文章推薦
C/C++ 新手入門教學懶人包
std::string 用法與範例
std::vector 用法與範例
std::sort 用法與範例
std::map 用法與範例
std::set 用法與範例